“发现黎族·守望者时代”一一记文昌学校初18级研学活动
来源:威尼斯人备用网址-威澳门尼斯人36366com | 日期:2019-05-19 | 浏览:8298 次
2019年5月15日至17日,文昌学校初18级300余名师生前往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槟榔谷景区开展为期三天的研究性学习(以下简称研学)实践活动。文昌学校德育副校长韩文和带队前往。
第一天
1.前期准备
为保障研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初18级各班都组织召开了“研学活动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强调研学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对文明礼仪、班级纪律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为出行做好周密准备。此外,初18级年级长丁萍老师在出发前一晚再次给同学们做了“研学手册的解读以及安全教育”的报告。
2.整装待发
5月15日上午6时30分,初18级的同学们准时在校门口集合,研学旅行开始。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等待上车。在长达四小时的车程中,同学们或认真学习研学手册,或阅读自己准备的书籍,最终到达目的地:保亭槟榔谷景区。
同学们在动车站前排队集合及动车上学习图集(4张)
老师给同学们检查安全带(1张)
3.开营仪式
10时30分左右,在教官的带领下,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举行开营仪式。开营仪式上,教官带领同学们做了简单的团队建设活动。接着德育副校长韩文和在开营仪式上讲话,她引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对同学们提出此次研学的期待和要求:韶光应为少年留,同学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文明的、健康的、高素质的少年,除了要掌握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学问常识,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更要拥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协作的精神。这次的研学课程,目的就是让大家铸造强健的体魄,磨练顽强的意志,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她强调“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要么读书,要么旅行。”希翼同学们珍惜研学的机会,不断提升自我。最后同学们对此次研学活动进行集体宣誓。
副校长韩文和在开营仪式上发言及学生宣誓(1张)
4.特色饮食
开营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前往波隆人家餐厅品尝特色长桌簸箕餐,感受黎家传统饮食学问。就餐期间,热情好客的黎家人欢歌载舞对师生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科普小常识1:特色长桌簸箕餐,是黎苗族宴席最高形式和最隆重的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学问,千百年来,长桌宴渐渐成为黎族、苗族地区常见的宴席。每逢长桌宴起,十里八村的乡亲闻讯纷纷赶来,无需设宴者邀请,大家自带美酒、自带菜肴,摆放在碧绿的芭蕉叶上,与主人同庆喜事,或者分担忧伤。因此,在长桌宴上出现十几种酒、数十种菜肴并非奇事。“长桌宴,重要的不是酒席,而是其中真挚的感情。”长桌宴传承的是一种“休戚与共,悲喜相同”的精神,谁家有红白喜事,附近的村民不管相识与否,都会携带酒菜前去“ong”(黎族方言发音,意思近乎“聚”)。
学生品尝长桌簸箕餐 黎家人与师生互动(3张)
5.参观游览
短暂休息后,同学们前往槟榔谷景区,在学问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非物质学问遗产槟榔谷陈列馆、国家级非物质学问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物质学问遗产保护村,感受了百年黎村的原始黎学问。在无纺馆、麻纺馆、棉纺馆、黎锦龙被馆的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海南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勤劳与智慧,见证了海南纺织技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学生参观游览图片 (3张)
6.观看节目
参观游览结束后,同学们在槟榔谷剧场观看大型实景歌舞演出《槟榔·古韵》,精彩的表演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黎苗人家千百年来的生产和生活场景,见证了黎苗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学生观看节目(5张)
第二天
1.手工制作
5月16日上午,同学们在研学基地参与了《色彩表达者》、《巧手工匠》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认真聆听研学老师的操作讲解,并独立完成两件手工作品——扎染和藤编。
科普小常识2:海南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对于木棉和本地棉花的纺织尤其独具匠心。宋代以前,黎族妇女就会纺织布,织出彩色床单幕布。"崖州被"曾远销中原。旧时,在黎族地区,无论走到哪一个村寨,都可以看到一件件出自黎家妇女之手的筒裙、上衣、头巾、花帽、花带、胸挂、围腰、挂包及龙被、壁挂等精美的织绣艺术品。丰富多彩的图案,美不胜收的花纹,展示了南国乡土的独特风韵。
科普小常识3:黎族传统编制工艺始于唐代,一直兴盛至今。在古代它是进贡给朝廷的贡品,现已被列入海南非物质学问遗产名录。它的编制材料主要以红藤、白藤为主,其藤制产品现今已发展成了约10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用以出口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竹编是黎族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几乎盛行于黎族民间家家户户。竹编制品做工细致,造型独特,既实用又不失为精美的工艺品,在黎族日常生活用品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同学们正在学习藤编制作(3张)
扎染制作(5张)
2.雨林穿越
5月16日下午,同学们参加雨林穿越研学活动:栈道徒步、参观百年雨林苗寨、户外攀岩挑战。
在栈道徒步和参观百年雨林苗寨中,同学们感受到海南原生态苗族学问,见到了珍稀的野生动植物,比如铁梭、蟒等,还有高板根、抱根石、空中花篮、植物绞杀、藤本攀附、老茎生花等六大奇观,认识了过江龙、香阁兰以及四大南药等植物,领略到海南省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宝库、动物王国”。
在户外攀岩中,同学们勇于挑战自己、克服困难并相互鼓励,最终都战胜了恐惧,实现了一次自我的突破与成长。
栈道徒步(2张)、触摸蟒蛇及苗寨祈福(1张)、教师攀岩(1张)、同学们攀岩(1张)
3.篝火晚会
傍晚,全体师生集聚在圣水平台开始了篝火晚会。一场读书郎的歌舞表演,拉开了晚会的序幕,承办方准备了多彩的节目、有趣的互动、美味的食物,同学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合唱、朗诵、演讲等,更有老师的倾情演唱。在副校长韩文和点燃篝火的瞬间,将篝火晚会推向了高潮!
篝火晚会即将开始(1张)、副校长韩文和点燃篝火(1张)、篝火晚会(1张)
第三天
1.辩论赛
5月17日上午9时,全体师生在研学基地开展了辩论赛。此次辩论赛是同学们研学成果的输出,第一场由1、3班代表队和2、4班代表队围绕“新技术和传统手艺的重要性”展开辩论,第二场由5、7班代表队和6、8班代表队围绕“纹身学问传承的必要性”展开辩论。赛场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展现了逻辑思维之美,场下的同学们因辩手的精彩表现而掌声不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最终评出了最佳战队(1、3班代表队,6、8班代表队)和最佳辩手(苏圣能、肖云帆)!
辩论赛(3张)
2.结营仪式
辩论赛后,此次研学活动进入尾声。结营仪式上,教官们将结业证书交给各班主任。主持人根据研学活动过程中的团队积分,为前三名的班级进行颁奖。最后卢文博老师对此次研学做总结发言,他对同学们在研学中的表现给予了肯定,活动中大家的坚韧不拔、坚持不懈诠释着大家文昌学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大家的团结互助、文明礼貌传递着大家文昌学校“德修于行,行胜于言”的校风,大家的机智聪慧、厚积薄发显示出大家文昌学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风,希翼大家继续发扬活动中的优秀品质,把这些品质延续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去,最终让自己的人生起航!
卢文博老师发言、教官颁发证书、团体积分前三名获奖班级、结营仪式(各1张)
研学手册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根据研学手册完成了相应学科的学习任务,并记录下了自己在活动中收获的点滴,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研学手册展示
活动小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文昌学校此次研学活动以“发现黎族·守望者时代”为主题,旨在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亲身实践,了解海南本土黎苗族学问,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此次研学活动为同学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锻炼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在领导与老师的关怀下,同学们感受到了文昌学校的集体凝聚力。希翼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践行文昌学校“德修于行,行胜于言”的校风,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勇于锻炼自己、检验自己、突破自己,最终成长成才!
视频:文昌学校初一年级槟榔谷研学实践活动
文字|郑景辉 丁萍
编辑|陈梦妃
图片|研学师生
审核|韩文和 丁萍 卢文博